現貨市場的超低庫存,是支撐當前鋼價沒有進一步大跌的功臣;但同時也人為的弱化了鋼市交投氛圍。天津彩色鋁皮廠近期對周邊幾家大型鋼材市場進行調查發現,市場一直存在的“下游想買的買不到,商家向賣的賣不出”現象更加的嚴重,眼下的現貨市場行為,已經不足以真實反饋行業實際情況,國內的鋼材市場,生病了。
過剩與緊缺并行--“想買的買不到,想賣的賣不出”
我國的異型管行業正在陷入一種嚴峻的怪圈,現貨市場出現了長期的“鋼材供應過剩和鋼材供應緊缺”的矛盾格局;鋼貿商庫存里長期堆放的一些鋼材無人問津、即便是降價銷售,也出不了或;而有些規格、材質的鋼材卻成了搶手的香饃饃,采購者是采購無門,陷入了一種尷尬的有價無市境地。
異型管行業全局過剩格局早已成常態化,但在局部方面卻也維持維持著供不應求的現象;這期間,也許存在鋼廠刻意為之的“饑餓營銷”,也可能是鋼廠的生產結構不合理;使得現貨市場上持續出現部分過剩、部分緊缺的現象。最直接的體現,便是商家手中的庫存少了,從往年此時維持在1300萬噸上下的水平,到今年的不足千萬噸。
利潤少,風險大,商家不愿訂貨
上游沒有明顯的減產、下游的需求又沒有特別的表現,市場庫存還這么少,只能說明是商家有意而為之。由于市場商家因需要規避降價、資金占壓風險,以及本身其資金較為緊張,不敢過多拿貨,更加的不敢囤貨,絕大多數的商家不再敢做庫存,因此在市場上大規模的做庫存減少,缺貨、卻緊缺規格的現象自然就益發的嚴重了。
自整個異型管行業陷入寒冬以來,行業一直沒能走出虧損的泥潭。異型鋼管廠分析師認為,現階段經營鋼材,利潤遠低于以前,需要承擔更多的諸如“降價、壓貨”等風險,導致商家不愿意做常規備貨業務,紛紛轉向廠提業務。只有在接到下游客戶訂單后,才敢向鋼廠按量訂貨。
生產、流通領域應審時度勢,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合理的生產、經營安排
與此同時,異型管現貨網分析師表示,當前現貨市場出現“想買的買不到,想賣的賣不出”尷尬,更多的是與市場經營模式陳舊有關;也和鋼廠不能有效及時了解終端實際需求方向有關。
根據下游終端對不同鋼材品種的實際需求情況,鋼貿商、鋼廠應該應時而為,及時調整產品結構、庫存結構;不但能有效防止有需求、無供應的尷尬,更加能夠杜絕生產品類結構的脫離市場、南轅北轍。